如果“建筑是石头的史诗”,那么每一个年代的献礼工程,本身就自带史诗般的宏大气势。6月16日,南国早报“百年人居 人居百态”主题策划活动嘉宾——广西首批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、华蓝设计(集团)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徐洪涛,带领南国早报记者走进正在更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,这是1978年为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。这一建筑背后,透露着怎样的时代韵律?
1978年,从南宁望火楼向东南方向远眺,新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格外醒目。因建筑设计特别,它还作为全国十大博物馆建筑之一,成为建筑学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。
1988年,作为博物馆室外延伸的文物苑建成,广西博物馆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创馆苑结合、动静相辅模式的博物馆。尽管当年参观博物馆需要收费,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广西博物馆非常受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,免费开放之后尤甚。
40年过后,广西曾经引以为傲的区博,陈旧,逼仄,略显老态,现在迎来了首次闭馆改扩建。
今年6月2日,广西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新建主体已实现封顶,2022年秋天将是它重新绽放的日子。
它将以怎样的面貌示人?这样的一个问题,徐洪涛思考了整整10年。他用一叠厚厚的设计手稿,试图去寻找答案:面对承载着广西历史背景和文化、又代表着时代未来的博物馆,传承和突破,该怎么选?
大胆,创新,一直是徐洪涛的设计风格,从反响热烈的广西新媒体中心大厦就能窥斑见豹。但这一次,他决定致敬传统。
6月16日,在改扩建的广西博物馆施工现场,徐洪涛拿出了上世纪70年代中广西博物馆的设计图纸,泛黄的图纸把大家带到过去的岁月。
“博物馆体现了壮族干栏式建筑的特征,一层为架空层。原来这块地是个池塘,为了依势而筑,保留风貌,建筑师把它设计成了独具特色的‘水上博物馆’。”
博物馆外立面刀片一般的垂直装饰线条,也让徐洪涛赞不绝口:“你们看看,这些‘刀片’多漂亮!”“刀片”其实是预制水泥板,只有大约5厘米厚,竖排于博物馆的外立面,体现了当时流行设计手法。徐洪涛说,这种大尺度又精细的预制水泥板,现在几乎找不到能做出这种工艺的人了。
博物馆内部,高达三层楼、左右对称的大王椰和木棉树壁画,略有破损,但线条流畅,色彩艳丽。每一片瓷片都不一样,壁画有上世纪70年代的风格,规整热烈。徐洪涛和记者说,他费了很多心思,才保留下这两处壁画。在改扩建工程中,“修复”远比“拆掉”更费钱,也更费心血,设计实施工程单位为何需要保留这些老物件?
但传承并不意味着原样照搬。徐洪涛说,新场馆内,会设计更大尺度、更灵活的展示空间,以满足当下日新月异的展览需求;会将咖啡厅、小剧场、多功能厅等融入布局中,成为网红打卡地,“让年轻人愿意到博物馆来约会”,让博物馆文化真正渗透进百姓生活。
徐洪涛和记者说,他从1958年到2018年,以每10年为一个节点盘点了自治区大庆献礼工程特点,发现这些献礼工程,折射了各个时代的发展特色。
据介绍,新中国成立以来,南宁市的建筑发展大致经历了准备期(1949年~1958年)、探索期(1959年~1978年)、开拓期(1979年~1988年)、发展期(1989年~1998年)、繁荣期(1999年~2008年)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,人们主要关注建筑的“适用、经济”,“美观”则是次要的。这一时期南宁的建筑,多以朴素、实用为主。其中,最重要的是南宁市的望火楼和南宁百货大楼。这两座建筑功能实用、形式大方简洁,是当时南宁建筑的代表作。
1958年,作为自治区成立典礼的献礼工程——广西展览馆,门头上使用了精美的壮族铜鼓、壮锦等浮雕图案装饰,凸显了民族内涵和地域特色。
在探索期,广西体育馆、邕江宾馆、南宁火车站,是这一段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。其中,建成于1963年的邕江宾馆,外形高低错落有致、主次分明、简洁大方,内设庭院,具有亚热带建筑特征,讲究建筑与环境协调,成为广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栋现代高层建筑。在很长时期内,它都是南宁地标。
1966年落成的广西体育馆的设计“省电”又“实用”。为了应对南宁炎热的天气,利用地势平坦开阔、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的特点,建筑南北向布置,在观众席下设置可开闭的通风口,将自然风成功引入室内。近年来,为满足高级别比赛中对风速的要求,才重新装修,改成了带中央空调的全封闭体育馆。
老南宁剧场在重新装修前,设施比较落后。但大家可能并不知道,1974年竣工时,那可是当时非同凡响的存在:观众厅舞台可适应戏剧、歌舞、电影、会议等多种用途,各级面采用扩散体形式,按自然声设计,充分的利用反射声,在全国属首创。刚一落地,全国各地的设计单位的人蜂拥而至,不但来参观建筑,还复印了成套的图纸带走。外省有个设计单位的人员学习结束返程遗失了图纸,之后又派团队重新来再学一次。
徐洪涛说: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广西汇聚了一批很优秀的设计师,我们的建筑在全国有着高光时刻。”
改革开放以后,南宁的城市建设驶上快车道,“建筑的现代性、地域性和民族性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”,徐洪涛说,“90年代末、2000年以来,经济发展慢慢的变快,代表性大庆建筑献礼工程都快数不过来了”。越接近现在,城市建筑景观越来越丰富,建筑形式越来越多样化。
为迎接自治区成立30周年而建的南华大厦、南宁金融大厦,在设计上有了新的突破。如南宁金融大厦,建筑外墙正立面采用当时最流行的茶色铝合金通窗、中部逐层上收的带窗,组成“金”字形状,象征着金融行业蒸蒸日上。
朝阳商圈商业建筑出现了南方大厦、银河大厦等早期的第一批高层建筑。民族广场及民族大道建设大幕再启,广西第一大道两旁形成了建筑景观廊道。
上世纪90年代,与城市建设同步,南宁的建筑越长越高,越长越大,南宁也慢慢变得繁华。
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献礼工程——广西人民会堂,体现了民族特色、成为南宁市新地标。
南湖及周边,矗立起南宁海关、广西财政厅、金融大厦、信托大厦等十栋高层建筑,被称为“南宁的小香港”。
1996年后,南宁开启南湖东区建设,南宁国际大酒店成为当时对外展示市容市貌的重要标志。埌东新区规划开发拉开帷幕,2005年落成、276米高的地王大厦,成为当时南宁市首栋超高建筑和西南第一高楼。当然,现在这个最高,已经无数次被刷新,最新的数据是403米高的华润大厦。
2008年,广西迎来成立50周年大庆、广西民族博物馆、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、广西科技馆、广西妇女儿童医院……这一时期的公共服务建筑遍地开花,各展姿态。
而到了60周年大庆,广西文化艺术中心、广西国际壮医医院、广西新媒体中心、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建筑,设计更张扬个性,更具艺术感,也更符合生活富足之后,人们更高层次的艺术美感追求。
“建筑是最贵的定制产品。”徐洪涛说,纵观南宁建筑发展几十年,这座城市拥有了慢慢的变多、功能越来越强、外观越来越酷炫、科技含量慢慢的升高的建筑。
“回到最初建博物馆、修博物馆的理念,我们应该什么样的建筑?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建筑?什么样的建筑能流传百年?百年之后人们看到它,使用它,还能有清风徐来,舒适不已的感觉吗?这些建筑能承载人们的记忆,传承民族文化吗?”徐洪涛这样问自己,他说:“我们在保护着过去的百年建筑,也在创造未来的百年建筑。不是吗?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